2006-2021年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许军祥等
摘要:近年来,我国报废机动车存量激增。报废机动车资源价格高,零部件可重复使用,具有非常可观的回收再利用价值。目前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的政策体系逐渐完善,全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质企业数量稳步提升,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取得极大进展。我国报废机动车的回收量呈现大幅上涨趋势。2021年回收量高达300.2万辆,较2006年的90万辆增加233.56%。我国报废机动车的回收价值同样呈现大幅增加趋势。2021年回收价值高达276.9亿元,较2006年的20.5亿元增加1250.73%。目前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还存在企业整体水平较低以及回用件、再制造件领域不完善的问题。未来应该加紧建立大型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基地,拓展报废汽车回用件的销售市场,加紧完善新能源汽车的回收利用体系。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我国机动车以及汽车保有量始终在快速持续增加(如下图1所示),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产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报废机动车具有存量大、资源价格高、零部件可重复使用等特点,具有非常可观的经济价值。在过去的十六年中,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产业取得了显著成就。
2009年1月颁布实施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GB 22128—2008);2013年2月2日商务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商办建函〔2013〕59号);2013年4月9日公安部印发了《关于做好<机动车强制报废标准规定>贯彻实施工作的通知》(公交管〔2013〕109号);2019年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迎来了盼望已久的《报废机动车回收管理办法》(国务院令715号),《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技术规范》也在修订后发布实施。一系列政策的颁布对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极大规范了报废汽车的回收拆解行为,引导企业走上标准化发展道路,有效推动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工作。随着产业政策体系逐渐健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走上了高质量发展之路,政策也在不断优化。针对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质企业数量的控制放开,新老企业重新进行资质认定,有效促进了行业繁荣发展;包含发动机、方向盘、变速器、前后桥和车架在内的报废机动车“五大总成”允许出售再制造,大大提高了回收拆解企业的经营利润;利用市场的调节作用来定价,给予市场主体更大的自主决策权力;创新管理方式,实行先申请营业执照再办理许可证的制度,推行网上申请、网上受理的办理流程,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和部门联合执法。政策的不断完善促使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进入发展快车道。
二、规范程度日益增加2009年,商务部、财政部开展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升级改造示范工程试点工作,旨在提升企业的环保水平,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汽车产业可持续、绿色发展。多年来,各地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在政府部门的指导下,升级改造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逐渐走向规范化发展的道路。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
1. 工艺水平大幅提高。改造建设封闭或半封闭拆解车间,添置车架和车身剪短或压扁机、总成拆解或精细拆解平台等设备,淘汰落后工艺,改善了作业条件和环境,提高了工作效率;
2. 资源利用提质增效。报废汽车可以拆解出钢铁、有色金属、塑料、橡胶、电器元件等再生原料以及回用件。近年来,汽车拆解产业链逐渐向上游延伸至报废车的收集,向下游延伸至二手零部件、金属与非金属材料的循环利用,并逐渐强化可再利用废油液、零部件等存储和处理能力,不断拓展盈利空间;
3. 信息平台创新发展。2012年,全国老旧汽车报废更新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使得行业信息现代化水平得到加强。回收拆解企业通过信息化平台,不仅可以通过网络办理资质证明,而且可以自动生成各种统计数据,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地方商务、财政部门对国家实施的老旧汽车报废更新补贴资金政策通过互联网审批发放,确保了资金有效安全地使用。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步入了信息化管理新时期。
近年来,全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质企业数量也在稳步增多。据统计,2010年全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质企业有516家,2012年增长为546家,2014年已经达到了597家,2019年底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共755家,截止到2022年10月,全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质企业已达到1268家,资质企业数量实现大幅稳步提升。据统计,2012年报废机动车的回收网点覆盖了全国7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回收拆解网络初具规模;2014年报废汽车回收网点已覆盖全国80%以上的县级行政区域,回收拆解企业数量、整体素质逐步提高。
注:老资质企业参考数据为2019年6月21日商务部市场体系建设司官网公布的“全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名单”;新资质企业参考数据为2019年6月1日715号令实施后,以新的资质验收标准获得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资质的企业,未在2019年6月21日的“全国机动车回收拆解企业名单内”。
图3 2022年10月全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资质企业地区分布
三、产业规模快速扩张
(一)报废机动车回收量大幅上涨
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量呈现大幅上涨趋势。2021年回收量高达300.2万辆,较2006年的90万辆增加233.56%,年均增加15.57%。从重量来看,2021年回收量678.5万吨,较2006年的180万吨增加276.94%,年均增加18.46%。
受汽车下乡以及以旧换新政策的影响,2009年报废机动车回收量增加了11.76%,2010年增加了8.24%。2009年3月由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公布开展“汽车下乡”政策,从而加快淘汰老旧汽车,加大对于老旧汽车报废的补贴支持力度。2010年补贴力度继续加大,允许汽车以旧换新补贴与车辆购置税减征政策同时享受。在政策的拉动下,2010年报废机动车回收量达到257.2辆,实现了巨大突破。受资金补贴以及淘汰老旧汽车政策的推动,2013年回收量同比上升10.20%,2014年回收量同比上升17.35%。2013年4月财政部、商务部联合发布通知,对于老旧汽车报废补贴资金的管理和使用进行了规范,通过中央财政资金的补贴惠及更多群众,也促进报废汽车回收工作顺利开展。《2014年黄标车及老旧车淘汰工作实施方案》中明确了全国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600万辆分解到各省实施的指标任务,一系列政策的发布进一步加强报废汽车回收拆解管理,促进黄标车、老旧车淘汰进程。2016年开始部分省市结束了黄标车淘汰地方补贴的相关优惠政策,加之企业自主收车能动性不佳等等原因,2016~2017年报废汽车回收拆解量有所减少。2016年和2017年回收量分别同比降低43.62%和7.73%。2019年回收量有所增加,回收量同比增加17.96%。主要是由于国务院第715号令的发布,取消了对于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的数量控制措施,实行“先照后证”制度,并且允许“五大总成”再制造、再利用和旧件流通,此外加强市场的调控作用,完善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通过引导企业走标准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建立畅通的全生命周期循环产业链,促进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的快速、高质发展。
(二)报废机动车回收价值大幅增加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价值呈现大幅增加趋势。2021年回收价值高达276.9亿元,同比增加62.40%。较2006年的20.5亿元增加1250.73%,年均增加83.38%。
2011年、2012年以及2013年的回收价值分别同比下降36.09%、23.02%以及5.92%。该时期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经营利润约有90%依赖于废钢铁材料销售。具有高附加值的拆解汽车可回用零部件,由于受政策限制不能直接销售,其它可回用零部件的市场流通需求状况不佳,市场认知度不高,因而销售量和销售价值很低。这直接影响了拆解企业的经济效益,再加上企业税负较重,这期间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基本属于微利行业,回收价值处于低位,企业经营困难。2020年和2021年,回收价值分别为170.5亿元和276.9亿元,同比分别增加16.14%和62.40%。主要得益于国务院第715号令的颁布,允许“五大总成”再制造、再利用和回用件流通,同时报废机动车的收购价格由市场自主定价,由此报废机动车回收价值总体上升。此外,2021年钢铁类大宗商品的价格较2020年涨幅较明显,由于报废汽车回收价值中废钢铁的回收价值占较大比例,因此钢铁价格的增加也带动了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回收价值的大幅增加。四、未来展望近年来,尽管我国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产业实现了快速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发展痛点。一是企业整体水平较低。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行业虽然近几年得到了较快发展,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企业的技术水平、装备水平和管理水平仍然比较落后。部分企业仍采取粗放式经营,监督管理较为松散,技术装备更新较慢,节能减排效益较差,回收拆解作业流程不规范的现象仍然存在。部分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短缺,长期处于微利或保本经营状态,缺乏发展、创新的动力,不能适应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二是回用件及再制造件领域亟待完善。我国报废汽车回收拆解企业因历史原因形成集回收、拆解、剪切破碎于一体的经营模式。企业仍以销售废钢铁为主要盈利目标,忽视零部件的附加值,零部件利用率较低。拆解的废钢铁大部分为轻薄料和统料废钢,拆解企业经过剪切、打包工序,耗时费力,销售价格和利用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基本属于粗放型经营模式。回用件、再制造件在拆解、交易、包装、运输、流通等环节的相关标准也急需出台和完善。未来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产业的发展重心应集中在以下方面:
一是建立大型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再利用基地。在汽车保有量较大的地区建立地区性大型回收拆解再利用基地。引导和鼓励企业采取联合、重组、引资等多种方式做大做强,实现企业向着规范化、规模化、机械化拆解的方向发展。推动回收拆解行业结构优化,鼓励现有回收拆解企业加强联合、优化重组,支持具有雄厚资金、技术和人才实力的大型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并购等方式扩大规模。引导企业延长产业链,帮助回收拆解企业与下游的零部件再制造企业建立合作关系,通过整合资源、规模经营,培育一批具有规模和示范效应的骨干企业。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区域性的回收拆解示范基地,加快形成专业化的分拣加工中心,逐步形成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中小企业为基础的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发展格局。二是积极拓展报废汽车回用件销售市场。充分提升报废汽车回用件在销售总额的占比,构建以全国行业协会为主导,各省区域龙头企业为组成,现代高效物流企业参与,大数据平台支撑的报废汽车拆解回用件销售联盟。线上线下双轨并行,以报废汽车回用件使用者的角度定向开发市场,调动联盟成员企业的资源优势,走集约化、品牌化道路。三是加快完善新能源车的回收拆解体系。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新能源汽车在2015年出现第一次销量大幅度增长,同比增加277.11%;2021年出现第二次销量大幅度增长,同比增加157.57%。未来将出现新能源汽车集中退役的爆发期。优化新能源车的回收拆解流程,攻克新能源车的回收利用技术难题,已经成为产业发展的重点。未来应该进一步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在生产者销售渠道的基础上,降低回收运输成本,提升消费者意识,推广建立逆向物流回收体系。同时,应该制定细化的规范标准。完善新能源汽车回收拆解的管理体系,细化废旧动力电池分析检测、运输储存、收集运输、梯次利用、回收利用、污染控制、再生产品等方面的相关标准,不断促进行业的规范发展。供稿:行业发展部
图文来源:中国物资再生协会